跳到主要內容區

:::

【講座】11/19(二) 10:00-12:00 主題:【讓人覺得你很聰明的說話方法】

 

主題:讓人覺得你很聰明的說話方法

時間:11/19(二)10:00-12:00

講師:Akane Lee老師_嫁給 RD 的 UI Designer

地點:先鋒大樓502教室

 

 

 

 

覺得聰明 覺得聰明

覺得聰明 覺得聰明

 

 

 

 

文/創新設計所職碩一/柳孟利

溝通是一段帶著情緒或是敘述事實的文字?

本堂課程講師憑藉著自己與「直男工程師」丈夫的溝通過程,傳授大家與工程師溝通的技巧,雖然講師滿滿的抱怨工程師老公的不懂說話,但話語間也都充滿著大量的幸福感。

講師講解了一段話,應該屬於「觀察」、「事實」還是「經驗」?藉由你想表達的東西,會給人不同的感受。

講師說明此三者表達的方式不同,聽者的觀點也會有所不同。但如果擔心自己的話語被誤會成帶有很多偏見及個人主觀感受,最好是將「經驗」轉化成「觀察」呈現。個人認為這兩者分辨比較困難,最簡單的判斷就是有沒有情緒的表達。

雖然課堂上講師強調「經驗」會伴隨著情緒表達,但有時候我認為情緒表達常常在不經意間會透露出來,如「這間店家員工脾氣差」,雖然這段話沒有說自己當下情緒是怎樣,但「脾氣差」往往都是帶給人不好的情緒,也是間接表達「他脾氣差這件事,導致我不開心」或也有可能是「我當時心情差,所以看什麼都覺得對方在發脾氣」的感覺。

而在我們生活中,常常可能覺得自己只是敘述一件事情的事實,卻被人誤認為是自己在抱怨或是帶著情緒性的批判,因為大多人都將「事實」與「經驗」搞混了。如前面舉例,可能會覺得「員工脾氣差」是事實,但脾氣好不好其實是很主觀的判斷,不能當作一個「事實」(經過研究得出的定論,或是大家公認的客觀事件)來闡述,而就因為主觀的認為「我說的(即我所感受到的)是事實」,於是溝通在很多場合就發生很多矛盾與衝突。

在課後講師還願意留下來跟大家分享之前職場與工程師溝通的經驗,雖然我不是寫程式碼的工程師,但「機構工程師」也是工程師的一部分,所以很多職場上的工程師溝通確實需要加強。有時候就像講師說的,如果對方講話總是惹怒自己,就當他是在旅途當中的一顆絆腳石就好,不必太過在意而引發更多的衝突。

 

 

 

 

覺得聰明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