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09/24(二) 10:10-12:00 主題:【從生活出發寫論文: 讓未來的你感謝現在的自己】
主題:從生活出發寫論文:讓未來的你感謝現在的自己
時間:09/24(二)10:10-12:00
講師:管理學院工管系-徐昕煒老師
地點:共同科館B1演講廳
文/化工一丙/陳廷恩
每當我們開始面對一份論文研究或是一份報告時,要如何提到獨樹一幟使他人注意的主題是關鍵,當提問題人們看到問題時心中總有個屬於自己的答案,而當解答和讀者心中所想相同的話,會降低他人對於這份論文的興趣,而相反地當解答和正解兩者相悖更能提起這份論文的高度。
當碩士生剛展開論文時總會感到困難跟不自信,而人類程度的分佈就是個曲線只有前段跟後段的人們會對於論文感到輕鬆,後段的人會以自己的胡想而作出一個不仔細的論文,而前段的天才則是如魚得水,在中間的普通人為了離天才更近一點,一步步從找到問題到找尋解答的過程中才是作為碩士最重要的目的,碩士除非以學術進而發展,不然出社會企業所看中的不是論文的專業程度,而是能自我找到問題並處理的能力。
而怎麼找到一個好的題目?排除部分教授給予題目的部分,當你要研究一個題目最好的是以自身的生活經驗而發散出更多的分支並找到問題,若生活的經驗不足也不成問題,轉換方向找最新的文獻看自己所預想與現在科學的進展是否背道而馳,如何看論文?看論文和課本不一樣,是找尋自己的知識缺口並補足才是重點,並以所看到的數據,證據及論文分門別類並以時間順序紀錄下來,已避免看過的知識點重新找尋甚至找不到,在過去也曾多次未把資料統整而困擾。當找到一個問題時以『小題大作,大題小作』為方法,「小題大作」是當你找到小問題時把他的方向性擴張出來,「大題小作」則是像把政治這種統稱把範圍限縮到台灣藍綠關係等等的範疇內。
題目找到後開始刻劃裡面的內容,最初知道題目後看到第一眼肯定是摘要,摘要是統整整篇論文的重點,分為問題的描述,概念性的描述和實驗結果,依序分為動機方法和成果,而成果這種東西是非常依賴數據的支撐,舉老師所提的例子來說,當看到「風把大象吹起來」沒人會相信,而當改成1876年印度的小村子一個時速200km/hr的龍捲風把大象吹起來5秒,而加上數據就會使整個架構更加完整。在我過去製作光敏電池老師也時常叫我多紀錄數據跟上網找過去期刊或是專題的數據貼上以支撐本體實驗的架構,像是比較市售上不同類型的光電池價格以提升光敏電池對於環保和便宜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