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辯論是種行為藝術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作者:環境碩一/游子寬

  在辯論這個比賽場上,比賽雖然要有勝方,但我認為正反兩方都是這個比賽場上的贏家。輸贏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社團間同學們的交流,聽到講師王學姊與過去隊友間的羈絆讓我很感動,讓我知道辯論是除了勝負以外,將辯論比賽看為一種行為藝術,可以讓我們有更開闊的視野。

 

  為什麼辯論是一種行為藝術,辯論比賽的選手必須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迅速的反應能力、嚴密的邏輯能力、以及對事務有著開放的觀點的能力。在辯論場的題目時常與自身的觀點不同,試著瞭解與自己想法完全不同的觀點可以使我們有對自己在學業上、看待社會議題上有多元的觀點。

 

  本次講座舉例,靖閔學姊與其他隊友以北科大身份代表台灣參加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時,當時比賽的持方為反方「科技越發展人越沒有沒有安全感」

 

  首先,對方西北民族大學對安全感是什麼提出自身的定義,在辯論比賽中,討論一個問題必須先有一個定義,才能繼續討論下去,而大部分也都會提出對自身持方有利的定義來進行討論。西北民族大學提出安全感是一種感覺,不同的人對於安全感的認知與強弱不同是一種主觀感受,所以正方先將劃定界線雙方討論的層面不能僅有例子,更要從科技的本質看到,不能僅有一兩個濫用科技的人就認為壞處。這讓我也聯想到,當我們在與老師討論學術問題、與同學討論分組報告時,不能僅僅提出一兩個例子就斷定該事務是好還是壞,要從更高的觀點清晰的討論。

 

  接下來,換北科大發言,迅速的表達:如果我們將時間停止只看人類的錯弱,那必然只能看到科技發展的好處,那何必在這場比賽討論,很迅速的將對方的觀點回擊,並且接著提出科技發展使得海洋與森林受到破壞,科技發展的越來越多的資源消耗、生存環境受到影響,也讓更多的疾病的出現。另外也提出,許多產品被設計成快速汰換,人類在的永續經營永續破壞的惡性循環,科技的無所不能正是最大的不安。這邊正方的動作與言語,讓我有點動容,也清楚學姊說明辯論是一種行為藝術的含義,我看到這場比賽中雙方你來我往的言詞交鋒,就像雙方在打太極拳,你來我往不相上下,從觀眾的視角這就是一種藝術型態的表現。

 

  最後,講師讓我們分組練習,題目是「計程車髒亂是否應該給負評」,我運氣很好與學姊同組,我們持方是不該給負評。在熱烈的討論後,我們提出一個論點,髒亂是主觀感受,而我們不應該因為主觀感受而給予負評,應該對於客觀的侵害給予譴責,若計程車司機性騷擾乘客,那毋庸置疑需要給予負評,甚至需要報警處理。但髒亂不會直接侵害權益,應該給予建議,而不是給予負評,使該司機的工作權利受到侵害,甚至影響到一個家庭的生計,這是相當不符合比例原則的處罰。

 

  本次講座除了講師以影片輔以講解說明以外,最後更有分組練習的活動,不只有講解以外更有實際的練習,使我未來不論在辯論比賽抑或是生活學業上都能有所成長,使我受益良多。

瀏覽數: